2011年6月22日,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组建的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环境职业健康学院合作研究框架签字仪式,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安监总局规划科技司施卫祖副司长、职业健康司王建冬副司长,北京市科委伍建民副主任,北京市安监局汪卫国副局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王玲副院长,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吴宗之院长,以及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庆典仪式。王建冬副司长和汪卫国副局长为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伍建民副主任亲自为三家联合共建单位授牌。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张斌所长主持庆典仪式。
据悉,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2010年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为法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的国内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第一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北京市科委认证并授予证书。该实验室是专业从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重点开展职业危害预防、评价、检测等控制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工业通风模拟与设计、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人机工效学技术与应用、超细粒子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护等领域的攻关研究。实验室目标是提出若干技术标准、突破若干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采样设备与有关呼吸防护装备等。
在庆典仪式上,国家安监总局规划科技司施卫祖副司长首先向大会致辞。施卫祖副司长对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劳动者基数巨大,加之产业装备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统计-预防-检测-治疗科学技术的不完善与设备短缺等,我国职业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职业病发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职业危害重大事件屡有发生,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国际影响,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障碍。职业安全健康科学研究应紧紧瞄准国际前沿,开展多边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攻关能力,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伍建民副主任强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截至到2011年4月底,市科委通过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共36家。联合共建的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专业清晰、定位准确、优势明显,对于全面提升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培养新型复合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及在引领相关领域科研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科学研究院王玲副院长阐述了当下科学研究所呈现出的社会化态势,并对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运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具有不同专长的科研院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攻关,愈加成为我国当前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与跨越发展的成功模式。王玲副院长希望实验室紧紧围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两条主线,“依托项目、盘活资源、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科技攻关能力。
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仕川汇报了“十二五”时期实验室的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一是紧密围绕政府和企业需求开展研究工作;二是细化重点研究领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研究工作;三是积极跟踪国际前沿,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
庆典仪式上,北京市劳保护科学研究所代表张斌所长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环境职业健康学院代表Michael Yost教授郑重签署了合作研究框架协议。张斌所长表示,协议的签订对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进一步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张斌所长代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对各位来宾和各界关心、支持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工作发展的领导、专家以及同仁表示了深切的感谢。
庆典仪式结束后,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举办了职业安全健康学术讲座,美国华盛顿大学环境职业健康学院Michael Yost教授主讲《多壁碳纳米管的暴露评价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贾光教授主讲《细颗粒二氧化钛健康效应初探》。
(责任编辑:王姣雁)